对儿孙的过分担忧,很有可能变成一种诅咒

2018-03-26
薛开伍
4293

【导读】一位身强体壮的朋友,40多岁,买了几个苹果,旁边人随便寒暄一句“买了苹果?”,他脱口而出“吃了去死的”,还只过两天,早晨传来其摔死的消息。无独有偶,2018年伊始,被村民刺死的乡党委书记,发生悲剧前,被害人将调往县委办公室任职,离任前给同事短文:“弥留之际,送上我的祝福和希望”。学富五斗的他是笔误,还是藏有玄机?


薛开伍/文


我们经常听身边的人说起,“担心的事还真是发生了”。


初看起来,“担心的事”与“事情发生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


然而,从玄学分析,“担心的事”与“事情发生”互为因果。


根据全息理论,宇宙中万事万物均相互关联,比如“万有引力”定律就已经得到科学验证。


看似毫不相干的“担心”、不经意的言辞、举手投足,甚至是一个喷嚏,都是全息信息中的局部警示。


为此,古人根据耳鸣发生的时间、根据眼跳的时辰,总结提炼出了大量的预示和结论。


比如,幼儿偶尔打个喷嚏,如果被长辈听到,长辈们就会马上说一句“一百岁”,再打一个喷嚏,会跟着补一句“二百岁”。


经常听到人说,某某“口风”不好、造口业。民间传说,如果不经意说了不吉利的话,要立即“呸呸呸”,说破就没事了。道家认为唾沫能驱除人间的万恶,能驱邪避灾。


我的一个朋友,才40多岁,买了几个苹果,旁边人随便寒暄一句“买了苹果?”,他脱口而出“吃了去死的”,还只过两天,早晨传来其摔死的消息。


无独有偶,2018年伊始,被村民刺死的乡党委书记,发生悲剧前,被害人将调往县委办公室任职,离任前给同事短文:“弥留之际,送上我的祝福和希望”。学富五斗的他是笔误,还是藏有玄机?


有学者认为,不经意说了的话或脱口而出的话,往往是潜意识的内容。潜意识比意识高明很多倍,其准确性就很高。


“担心”为什么不好,为什么人们有“怕什么来什么”的结论?


“担心”本意是善良的,“担心”往往也多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,然而这种“担心”毫无疑问是一种“负能量”,从玄学角度分析,久而久之的持续“担心”就变成了一种诅咒。


有人时刻担心自己有病,担心某个器官出了问题,这种不断的“暗示”,时间久了,身体还真出了问题。


互联网上有一篇文章,标题是“病是想出来的”。文章指出,每3名去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就有1人患有“想象病”,“想象病”现在正广泛流行。


100年前,弗洛伊德就已经阐释了,紧张心理导致健康人变成真正的病人。心理紊乱最极端的表现是臆想症,总是有恐惧危机的人很可能产生臆想。


从医学角度分析,思考的时候“气”会集中,惊吓的时候“气”会混乱,比如总是怀疑自己“心脏”有问题的人,身体内部的“气”就容易经常集中在心脏部位,导致气流不畅,引发心脏问题。


爱德华·墨菲(Edward A. Murphy)提出的墨菲定律效应认为,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。也就是越担心的事情,就越会发生。


另一方面,过分的担心会不自觉影响到被担心的人和物,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。


我们既然明白了上述道理,明白了持续的“担心”有可能变成诅咒,有可能导致气流混乱,甚至有可能给被担心的对象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,因此,就应该少一些担心,多一些正面的想象,牢记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、“顺其自然”的道理,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