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开伍:易经的“易”源于变色龙,理性“变通”是一种大智慧

2018-04-03
薛开伍
3734

文/薛开伍


“变色龙”是一种爬行动物,它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,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,攻防兼备,既有利于隐藏自己,又有利于捕捉猎物。


在现实生活中,“变色龙”却是一个贬义词,常用于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,被人们用来讽刺没有立场、原则,趋炎附势、见风使舵的人。


笔者先后数十年担任三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对一些官员在不同时期的言行举止,“变色”之快,可谓是历历在目。在上司面前,他们彬彬有礼、毕恭毕敬;在自己主政的一方,高高在上,目不斜视,唯我独尊。


其实,根据环境的变化,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事方式方法,是《易经》对我们的要求,从某种意义上说,更是一种“攻防”智慧。


《处世悬镜》中说,“在上者,患下之骄;在下者,患上之疑,故,下骄,上必削之;上疑,下必惧之”。


如果一根筋做事,在上司和长辈面前,没有必须的恭敬,在下属和子女面前,没有足够的威严,效益必然变差,效果肯定不好,其结果不言而喻。


因为担任近二十年的人大代表,有幸目睹各类发言,稍明事理的官员,一般都讲究变通,先大篇幅歌功颂德,末了提一点自嘲为“不成熟的建议”。这其实是一种方式方法,要想领导接纳自己的建议,还真得“先礼后兵”,先说些好听的话,待领导耳顺后,不失时机提出建议。


因时因人因地做事,实际上是博大精深《易经》的要求。关于《易经》的“易”字,究竟代表什么含义,一直有很多说法。有人认为,“易”为日月(上日下月为易),代表阴、阳,代表刚、柔。


然而,不少学者认为,“易”为蜥蜴(变色龙的学名),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。易经的“易”正是取其变化之义。


易经64卦,从头至尾无不体现变化,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”、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、“变而通之以尽利”、“变通者趋时者也”……


“易”的本质是“变”!历朝历代,社会精英皆善于变通。在人治社会,他们善于抓住资源拥有者特征投其所好;在法治社会,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规则的模范执行者。适者生存,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变通是其共同特征,也是他们独步天下的看家本领。


“变化”代表着希望、代表着转机!易经的“变化观”,时刻警醒我们,做人做事要因时而变,因地而变,因人而变。一根筋的去做事,很多时候要摔跟头。


我曾说过一个“一根筋”案例,湖南某教授,在每年的“两会”上都要提交一个建议,“在湖南省建核电站”,每年都被驳回,不予采纳。


教授放言,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不会放弃继续提交这个建议”。


教授的豪言壮语在朱镕基的一次讲话后嘎然而止。


朱镕基的大概意思是,“湖南有位教授,总是要在湖南建核电站,他就不替我想一想,煤矿工人怎么办”。


是啊,在煤矿还是湖南一些地区支柱产业的时候,一旦建立核电站,煤矿工人势必大量失业,影响社会稳定。


几年后,湖南闹电慌,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,到处拉闸限电。此时,湖南另一位教授提出同样的建议,很快得到批准。


两位教授,提出同一个建议,一位多次被驳回;一位很快得到批准,不同的是,前者“一根筋”思维,后者因时因地“变通”。


同一件事情,是否考虑环境因素,是否考虑时机的变化,直接决定成败和兴衰。


明知天要下雨,却不带雨具;明知即将大旱,水库却不提前蓄水。不知“变通”的后果在我们身边是屡屡发生。


湖南举办电视金鹰艺术节的头几年,年年不偏不倚,金鹰节的几天时间,大雨滂沱。不结合时势、大背景,不去“变通”调整,再热火的艺术节,也经不起多次折腾。


这是一个“如何变”、“怎样变”的问题。


“变”既并不等于“多变”,也不仅仅是“逢人说人话,逢鬼说鬼话”;既不是漫无目标地“变”,也不是越变越差,而是要越变越好。


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在经济领域中,根据时势善于“投机”、把握“进退之机”,及时“变色”,调整策略,做顺势的事情,是众多成功企业应有的基本功。


我曾经给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老总建议,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大背景,企业也要有“政策研究室”,只有及时读懂、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、区域政策,才能适时“变通”,借力打力,才能真正为企业战略定位、战术运用提供有力有利的决策参考。


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在职在编教师,主讲《宏观经济学之国情研究》、《易学与现代科学》、《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》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,湖南省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省人大代表,长沙市第十二届、第十五届市人大代表,第六届湖南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