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一年分四季,一日分四季,人的一生也有四季。根据“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”的规律,选择因人因时因地的锻炼方式,才是对生命体的最高尊重。
文/薛开伍
生活在广西巴马“世界长寿之乡”的覃卜强,1914年出生,至今已经104岁高龄。从外表看,老人面色红润有光泽,腰不弯背不驼,耳不聋眼不花。
众人好奇他的长寿秘诀,其实并无特别之处,老人不仅特别喜欢抽烟喝酒,而且不爱运动。
受“微信运动”感召,晚上大幅度运动的朋友越来越多。有天晚上,到长沙“西湖文化园”一游,看到步行“大军”规模辉煌,人挨人,人挤人,人群犹如长龙,一眼看不到边际。
从中医理论来看,无论是锻炼,还是养生,只有循天时之变、适应天时的变化,才能保养精神和元气、避免病邪侵害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
晚上大幅度运动究竟好不好?
《内经》之《灵枢·顺一日分为四时》中记载: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是气之常也,人亦应之。”
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也在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中也说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,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”。
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,“春天萌生,夏天滋长,秋天收获,冬天储藏”的规律不仅仅是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,人体同样存在着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生理现象。
一年有四季,一日也有四季,即“日春、日夏、日秋、日冬”。经文说:“以一日分为四时,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”。
“一日四季”理论在人的身体疾病体征规律方面得到佐证,早晨和白天时,人的病情会好些安定些,到傍晚和入夜后,病情一般就会加重加深。比如很多发烧的病人,上午体温正常,到了下午和晚上,发烧开始持续。
晚上高强度运动,显然违背了“冬要藏”的规律,不仅扰动“阳气”,不利“元气”的保养,而且久而久之,还会破坏人体平衡,影响人体免疫力的正常发挥。
从玄学角度分析,“夜路走多了,难免会遇上鬼”;从科学角度分析,晚上运动,光线阴暗,视线恍惚,容易受到惊吓。
对于“晚上不宜运动”的观点,有人并不认同:“为了避开国军围剿,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,大多在晚上行走,违反了'日冬要藏'的规律,然而这些幸存下来的红军,却大多长寿?”
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大多年轻气盛,正处于人生之“春生夏长”时期,高强度“夜行军”,旧的平衡虽被打破,但新的平衡很容易建立,因此非但没有影响身体,反而延年益寿。
不容否定的是,不少人通过晚上运动,睡眠质量的确得到改善。
晚上高强度的运动与“容易睡眠”之间,的确具有“因果关系”,然而不切时宜的运动犹如在人体注入“激素”,虽然能快速看到效果,但影响和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力的发挥,长此以往,势必破坏人体平衡,一旦病菌诱发,将产生追悔莫及的后果。
人的一生也分“四季”,中老年要“收”亦要“藏”
和“一年分四季、一日分四季”一样,人的一生也分四季。
在命理学中,有一句话,“老怕帝旺少怕衰,中年最怕死绝胎”,为什么“人老了走旺运不好”?为什么老年人一走旺运,反而遇到“灭顶之灾”?
其实是一个道理,老年到了“冬藏”的时候,违背规律即“自取灭亡”。
我一直认为,四十岁之前,“生命在于运动”;四十岁之后,“生命在于静止”。
四十岁之前,新陈代谢旺盛,这个阶段的运动是在“做加法”;四十岁之后,人的体能机能走向衰弱,此时的运动是在“做减法”,再怎么运动也难以长出新的东西。
当然,根据“加减法”运动理论,大腹便便的中老年人通过适量运动“做减法”,减掉一些多余的脂肪,不失为一种好方法。
“鞋子合不合适,只有脚最清楚”,理性对待“微信运动”,合理掌控运动量和运动的时间,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,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图片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。
作者薛开伍系湖南师范大学在职在编教师,主讲《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》、《易学与现代科学》课程;长沙和文化研究会第一届、第二届会长;接受《中国联合商报》专访专版介绍的易学专家;2007年荣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,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湖南省人大代表;第十二届、第十五届长沙市人大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