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7日上午,湖南长沙云麓宫二楼培训室,云集来自长沙各道观的近80位道长,聆听薛开伍主讲的《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》主题讲座。
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,薛开伍结合几十年的周易实践经验,旁征博引,兼论古今中外,逐一阐述有关易经的诸多见解。
薛开伍开门见山,面对几十位德高望重的道长,直言“《易经》并非道教专利”,它独立于儒、释、道,并与“儒释道”共同构成东方古文化体系。易经在儒学中的位置是《十三经》之首; 道家尊其为修身治世、天人合一秘笈的奠基之作;佛家则推崇易经为“理宗”。
接下来,薛开伍指出,任何一门学问的推广和传播都要讲究方式方法,讲究策略。传播传统文化也不例外。易经的本质决不仅仅是算命卜卦,它既是哲学书,充分表现出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观点;同时它也是一部历史书,涉及的内容既有古代战争、也有祭祀、婚姻、农事。在五千年文明史上,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,多逢畏难而不倾,独能遇衰而复振,不断地发展壮大,与我们对“周易”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。
易经是“文”还是“理”,是“理”还是“工”?针对社会上对易经研究的种种看法,薛开伍认为,易经既是“文”也是“理”,同时还是“工”;易经不是社会科学的专利,自然科学工作也离不开周易。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,世界上14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中,有12项与易经原理有密切相关;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张协和老先生曾一语道破:“近代学者由于易经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4人”。
一个上午的时间里,薛开伍通过自己诸多成功案例,分析易经的社会价值。他反复强调,自己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,决非自己有多大本事,而是完全仰仗古人的智慧,受益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。
在几十位德高望重的道长持续多次的热烈掌声中,《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》讲座拉下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