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发表在《上海道家》2002年第四期,原标题:《道德经》与“现代经济”之我见 (作者:薛开伍)
【转载导读】:十八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的主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(看得见的手)与市场(看不见的手)的关系。其实,“两只手”的关系,在两千多年前的“道德经”中,早有论述。
两百多年前,苏格兰人亚当.斯密在其经典著作《国富论》中,首先提出了“看不见的手”的原理,窥见了经济学人文世界的真谛。《国富论》因此被公认为经济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,是对现代经济学不朽的贡献。其实,两千多年前,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撰述的《道德经》,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,而且早已折射出现代经济的诸多思想。
一、 老子“无为”的主张与“看不见的手”
“看不见的手”即市场机制、价格机制。在老子看来,自然界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;“寂兮廖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”。他认为,自然界有一种无声无形的东西,不依赖任何外力而永久存在,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。既然如此,“万物作而弗始,生而弗有”,应该听任万物自生自长,听任百姓自作自息。诚然两千多年前,老子并未明确提出“看不见的手”的观点,也不可能提出“市场机制、价格机制”的现代经济概念,但老子的思想中已经明显表明一种力量的存在,因此老子又说:“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”老子所谓“道”即客观规律、自然规律。笔者认为,这种客观规律,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就是市场机制、价格机制。
亚当.斯密在他的《国富论》中,用几百页的篇幅抨击政府数不胜数的干预蠢事;力主自由经济,强调应该要让“看不见的手”发挥作用。他认为,政府对自由经济的任何干预都几乎必然有害。老子既然主张“无为”,自然也反对“有为”,他强调应该按照天道自然的规律(这里“天道自然的规律”亦与亚当.斯密的“看不见的手”具有相同功效,且范围广泛得多),“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,实行“无为”之治,这样就会出现“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无事而民自富”,老百姓就会富足,天下就会太平。如果统治者一味干预,将导致“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”。所以老子又说:“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所以难治”。
二、 老子的“简政”主张与“看得见的手”
“看得见的手”在现代经济领域中,指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。在经济生活中,“看不见的手”发挥作用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政府的 宏观调控作用。亚当.斯密的《国富论》作为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朽名著,在经历两个多世纪的实践和思考后,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该学说的局限性。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市场不灵的情况下,“看不见的手”即价格机制、市场机制会充分发挥作用,但在存在着垄断、污染或类似市场不灵的情况下,“看不见的手”的效率特征可能遭到破坏,此时需要“看得见的手”发挥作用。足见,亚当.斯密虽为一代经济大师,在其认识上也不乏局限性。
与此不同的是,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相同问题的认识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智慧境界。他在看到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;寂兮廖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的同时,亦即看到有一种无形力量存在的同时,并未反对统治阶层的适度干预,只是反对强作“妄为”。“治大国者烹小鲜”就是老子“简政”的政治主张,治理大国的道理,好比煎烹小鱼,只能适度翻动,过多的翻动就会把鱼弄乱。亦即法规制定以后,只能适度干预、适度微调。他又说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”,意思是:侯王若能依照“道”(客观规律)的法则为政,老百姓就会自生自长而得以充分发展。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意思也是“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无所偏爱,却永远帮助善于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人”。这一点和现代经济中“政府应该把握大的方向,实行宏观调控,减少行政审批手续”的观点不谋而合。与两百多年前的亚当?斯密一味强调自由经济相比,老子似乎看的更远,谋略更深。
三、 老子的“竞争”主张与“经济人”假定
“经济人”假定的含义是:“人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”,经济学者认为,人们如果不自私,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,就不会具有竞争的意识,政府也就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。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理性的利己,亦即在利己的同时,应该考虑对其他方面的影响。
老子在其《道德经》中,很多篇幅谈到了“争”与“不争”,在许多道家著作中,都认为老子是不主张“争”的,似乎老子只讲“不争”,老子不懂“争”与“不争”的辨证关系。仔细分析,老子是强调竞争的,他强调的是理性的竞争,是“以退为进”的竞争,是遵循自然规律,不强争,也是“以柔克刚”的竞争。如“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这里,表面上看,似乎只说“不争”,不说“争”,实际上,这是一种特殊的“竞争”,是一种高水平的竞争。最终实现“明、彰、有功、长”。 “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”,说的也正是因为无私,反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。另外“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”也是老子主张“竞争”的佐证。在《道德经》的八十一章中,有六章谈及兵事,其主导思想是反对不义的战争,即“不理性”的战争。广义地讲,战争属于“竞争”的一种,只是其竞争的方式是武力而已。足见老子是主张“竞争”的。
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,其《道德经》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,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、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随着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,老子思想在经济领域的折射会愈加明显。